“威狐手游專題,轉載請注明出處”
威狐手游文章/近日,游戲圈有個有趣的小插曲。
今年4月1日愚人節(jié),西山居郭薇薇微博發(fā)微博稱:“西山居新系列作品準備上市!”其中竟然有機甲游戲!因為西山居從未涉足過相關領域,在特定的節(jié)日里,事實加謊言,大多數人以為郭校長,你又出來搞笑了。
不過就在前不久,西山居官方宣布攜一款“神秘產品”參加e3游戲大典,其中一款就是之前微博上的機甲游戲《代碼b.r.e.a.k.》。愚人節(jié)不傻的人,竟然還真搞了一款機甲游戲,讓玩家直呼“西山溝雨”。
但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。隨著對國內游戲市場的長期觀察,Gamelok覺得不知不覺間,今年將成為國內各大企業(yè)的“機甲元年”!
實際上,除了西山居這個神秘的“code b.r.e.a.k.”外,網易、騰訊這兩大巨頭也涉足機甲游戲,甚至還有索尼的中國星計劃。多款自主研發(fā)的機甲題材游戲風頭正勁,這在過去幾年里是前所未有的。
在分析原因之前,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些產品。
西山居——《Code B.R.E.A.K.》
如上所述,西山居這款《Code B.R.E.A.K.》最早曝光于今年4月1日,官方所言“長達4年的探索”也許并非空穴來風,畢竟郭煒煒本人就是機甲題材的狂熱粉絲。
目前本作曝光的信息十分有限,玩法也未知。官方透露,游戲主要的特點就是代號中的BREAK(破碎),玩家可以在多人聯機中同步體驗到場景中建筑物的實時破壞。破壞的方式還將遵循現實物理規(guī)則,根據攻擊的方向和類型不同,呈現出不同程度和樣式的表現。
據了解,除了向載人機甲題材鼻祖作品致敬以外,《Code B.R.E.A.K.》這一命名也寄托了項目組立志打破此前沉寂的中國機甲游戲市場、追求突破和創(chuàng)新的含義。
本作的更多情報,將在 E3的時候揭曉。
網易——《機動都市阿爾法》
網易的《機動都市阿爾法(Super Mecha Champions)》,游戲曾用名為“代號:ACE”,最早的定位是“都市動漫風射擊競技手游”。目前,游戲已經上架iOS東南亞及港澳臺地區(qū),并在新加坡、泰國、香港等地穩(wěn)居游戲免費榜Top10。游戲在國內TapTap上的預約數也達到了41萬。
值得一提的是,該作并非是一款純機甲對戰(zhàn)的游戲。戰(zhàn)斗過程中,玩家的能量條會增長,當能量條滿值時,玩家就可以“變身”機甲進行戰(zhàn)斗。不同角色的專屬機甲,在定位與技能上都有有所區(qū)別,相互之間可以形成配合。
并且由于機甲、人形兩種形態(tài)各有特點,因此玩家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普通形態(tài)和機甲形態(tài)中切換。
此外據網易透露,《機動都市阿爾法》并非是一款純戰(zhàn)術競技產品,目前上線的版本僅是玩法之一。無論畫面還是戰(zhàn)斗,本作的質量都十分過硬,相信網易對這款產品也給予了厚望。
騰訊——《 金屬對決》
《金屬對決(Metal Revolution)》是騰訊旗下NEXT Studios在研的一款格斗游戲,主打的特點是“賽博朋克機甲+極簡格斗操作設計”。游戲計劃支持全平臺和多語言,全球玩家皆可進行實時PVP。
眾所周知,由于NEXT Studios在騰訊內部偏向于主攻創(chuàng)意為主、體量較小的產品,譬如此前大火的《疑案追聲》,因此這款風格獨特的《金屬對抗》可能不會在商業(yè)價值上有太大目標。
但另一方面,結合西山居近年來和騰訊的親密合作關系,如果西山居有憋了很久的機甲游戲,那么騰訊內部是否會暗藏機甲類的“大殺器”,或許值得期待。
索尼中國之星——《硬核機甲》
《硬核機甲》是由國內火箭拳科技開發(fā)的一款橫版過關游戲,也是中國之星計劃公開的第一批游戲之一,該作將在本月底登陸日本。游戲整體上是2D橫版過關的玩法,玩家需要操縱不同的機甲在關卡中完成各種作戰(zhàn)任務。
據了解,由于制作團隊都非常喜愛《超級機器人大戰(zhàn)》系列游戲,所以本作的整體畫風都與機戰(zhàn)相似。當然,出于2D玩法和獨立游戲的定位,這款游戲在體量上自然是不能和大廠產品相提并論。但是它的出現,也說明了機甲風也擴散到了獨立游戲領域。
男人都愛機甲,但是中國沒有機甲游戲
除了上述4款游戲以外,今年全球市場上還有一款知名的機甲作品——《圣歌》。雖然銷量不是很好,但是在發(fā)售之前憑借一手預告片,熱度可是相當高。綜合國內外情況,頗有種市場上機甲游戲即將一擁而上的感覺。什么時候,機甲題材變的這么火了?
在威狐手游看來,這一局面的最大成因還是由于國內長期缺乏優(yōu)秀的機甲游戲,市場空白一直未被填補。在國內,此前有一定市場規(guī)模的機甲產品僅有久游網代理的日產《機動戰(zhàn)士敢達OL》。
與此同時,國內的機甲IP也是一張白紙。變形金剛、機動戰(zhàn)士高達、EVA等知名IP全都來自于日本、美國。據統計,《變形金剛》系列在中國的票房已經超過了60億,今年年初的《大黃蜂》也成為了中國影史商第58部10億電影。
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機甲作品,僅有閱文集團旗下的一些機甲題材小說佳作,諸如方想的《師士傳說》(2006)、貓膩的《間客》(2009)等,在動畫、電影、游戲領域幾乎是空白。
但與這種供給空白形成強烈對比的,是男性用戶群體的巨大需求。
“機甲是男人的浪漫”,這句話一點兒也不為過。小男孩小時候喜歡機器人、玩具汽車、玩具槍,長大了依然是這樣,譬如游戲中永不過時的三種元素就包括“車槍球”。
并且這種喜好,甚至于不會因為年齡而改變。在去年6月份日本網絡游戲協會做的一次用戶數據調查當中,《超級高達》的玩家平均年齡甚至達到了44.4歲!
與日本一樣,中國男性對機甲的喜好如出一轍,從80后到年輕用戶皆是如此。這批愿意花大錢買機甲手辦(譬如郭煒煒)、付費能力較強的男性用戶,卻沒有游戲可玩。他們想要的,是堂堂正正的機甲題材熱血游戲,而非“艦娘”。
因此,在藍海越來越少的情況下,這一潛力極大的題材無疑擁有著巨大吸引力,也因此造成了這種“一擁而上”的效果。
當然這里難免會有一個疑問,如果機甲生意這么好做,怎么早年沒人去做?
在筆者看來,一是因為早年手游市場都有現成的玩法可用。無論是MMO、,moba還是吃雞,都是在端游市場被驗證過的成熟玩法,廠商需要做的只是把端游搬到手游上而已。
但近兩年,全球市場的廠商都頗有點“江郎才盡”的意味,玩法日益枯竭。在此情況下,國內的手游廠商自然得尋找新的細分題材,諸如末日生存、女性向等。
另一方面,雖然機甲題材吸引男性,但要做出優(yōu)秀的機甲游戲真不容易。
Pixonic公司旗下的TPS團隊射擊手游《機甲戰(zhàn)隊(War Robots)》,曾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多玩家射擊游戲第4名,截至2018年8月份,該游戲的累計收入超過1.9億美元。但是下圖這種機甲畫風,猶如《坦克世界》的遠距離對射的玩法,中國玩家會接受嗎?
事實上,由于受到日本機甲風格多年的熏陶,中國機甲愛好者的取向與歐美差距頗大。雖然直立、纖細、拿刀近戰(zhàn)砍的機甲在科學上根本無法成立,但它看起來真的夠酷。
而且,不論是建模還是戰(zhàn)斗,機甲題材對資金的消耗是硬需求,此前的小廠技術和資金往往不能發(fā)揮這個題材真正的質量。諸如上文中索尼中國之星的2D機甲游戲,實在不夠“機甲”。
隨著國內游戲市場愈發(fā)成熟,紅利逐漸消失,大廠們終于準備做“機甲”題材了。那么,接下來大廠一擁而上能不能引爆這個題材呢?值得拭目以待。
http://lxqksw.com//06/360759